Loading...
努力加载中
逆风启航——未成年人矫治帮扶项目
10.88%
99500.00 筹款目标
10830 已筹金额
50 捐款人次
10元 20元 50元
个人捐赠
企业捐赠
善款追踪
项目备案号:51320200509222466HA22049

此项目已在慈善中国备案,备案号:51320200509222466HA22049。

一、项目简介

小王与同伴打架斗殴获刑,案件发生后相当的后悔,感觉自己不成熟。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矫正的制度,感觉遥遥无期,生活无望。

在正式进入社区矫正以后,由于是未成年人,又在心理在线测评中呈阳性。中心立刻安排心理咨询师与社工进行一对一走访服务,进一步评估小王在性格、认知、行为、人格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几次心理咨询师与小王的一对一交流发现,小王有很强的自我防御机制,对自己身上发生的情绪和情感有压抑、否认、合理化的表现,身体感觉比较紧张,会不停的变换身体姿势,有些刻意和不自然,尽量的表现出自己的坦然,语言极为积极正向,对过往的挫折经历表现出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接纳和豁达。在谈到辍学问题时,小王表现出不寻常的坦然接纳,表示不会再有求学的意向。在谈及家庭的时候,小王是回避的态度,不愿意多讲,都是以“很好”来回应。询问小王母亲对此事的看法时,母亲表示只要孩子不在犯错就行,觉得家庭关系和睦,各方面都没什么好担心的。

为了让小王尽快建立起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咨询师和司法所社工的帮助下,介绍小王去奶茶店上班,小王开始作息规律,不会有更多的其他念头出现,也慢慢很少去想原来的案件,目前工作良好,算是一个小领导,接下来会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争取能够在矫正期满后得到晋升的机会。心理咨询师还在跟进一对一服务,希望能多缓解小王的压力,帮助他更好的规划后面的生活。

二、项目预算

1.项目预算

预算总计:99500元

2.善款使用预案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_14080__元,若最终所募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继续用于帮助未成年矫治的其他项目。

三、项目执行计划

1.涉罪、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评估

1.1.心理发展测评:《未成人心理发展评估量表》是星火心理杨彦平博士根据当前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文献分析,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心理类型论以及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自主开发的心理测评量表,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发展影响因素、人格特点、性格特征等视角来评估他们的心理状况,尤其是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心理状况。

本量表主要可用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筛查,作为未成年人法律、教育、社会与心理工作者和研究者了解服务对象的参考评估工具。也可用于对涉罪未成年人在社区矫治与心理辅导前的心理状况的评估,辅助工作者和咨询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测评预计服务50人次。

(2022年12月10日——2022年12月31日)

1.2.一对一深度访谈评估

结合《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评估量表》的测评结果,针对50个未成年人进行深度访谈,以补充测评的分析结果,形成“一个一案”的评估模式,测评+心理访谈的双维度评估,确保研判服务对象的心理发展状态。

综合量表和心理访谈的评估,给予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状态分为三级风险等级分类,为精准帮扶阶段提供服务标准支持。

(2022年12月——2023年6月)

1.3.建立健全追踪式心理档案系统

根据测评报告以及一对一深度访谈评估,建立服务对象“心理档案”,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为服务对象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回访重点关注,组织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做到心理动态全掌握;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积极发挥心理网络力量,通过心理健康月评估制度密切关注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重点评估心理危机情况,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干预。

(2022年12月——2023年6月)

2.“1对1”心理支持服务

“1对1”心理支持服务项目设计思路是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义工、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将心理服务的1.0版升级为2.0版,发挥社区志愿者参与服务,通过陪伴、尊重、理解和同情等心理咨询技巧,引导未成年人说出心里压抑已久的话,帮助宣泄情绪;通过个体访谈的形式,使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感受到自我价值与存在感,树立生活信心。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接案前的准备

1.1.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项目组拟定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范围,招募和筛选哪些人可以参加到“1对1”心理支持服务项目中,比如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工等,建立志愿者工作微信群或QQ群,并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团队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无条件尊重和接纳,如何有效倾听、共情、回应等沟通技能,如何设置话题让未成年人讲述自己的心理苦恼等等。

1.2.与当地司法部门沟通,协商推荐服务对象及人数,特别是单亲、留守及情绪状态较差的未成年人优先,服务组第一时间了解所推荐的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二)匹配“1对1”结对服务,制定服务计划

2.1.项目组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匹配安排志愿结对服务,1对1或2对1,1-2位志愿者组合结对服务1位未成年人。

2.2.制定“1对1”心理支持服务计划,原则上选取5名心理状态发展评估报告高风险等级的青少年提供一对一走访深度支持,每位服务对象提供15次,每次50分钟,通过走访访谈,达到建立及恢复服务对象支持系统的目的。

(三)实施“1对1”心理支持服务计划,做好服务记录

1.1.志愿者实施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给服务对象统一发放星火公益援助服务卡,用于记录每次志愿者上门服务,一般建议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比如因天气炎热将线下陪伴改成线上视频交流,或推迟上门,双方提前沟通协商好。

1.2.做好服务记录,有图有真相。志愿者上门服务过程中或一次服务后,要求志愿者在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拍照留念,或上传到志愿者工作群或提交给项目组保存。每次服务都要求志愿者在志愿结对服务档案本上认真做好记录,包括会谈内容、会谈过程,服务对象的感受等。

(四)关注未成年人状态变化,做好过程评估

1.1.项目组编印结对服务档案记录本,内容包括记录初次见面时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描述、每次心理支持服务中的感受反馈,主要通过记录反应接受陪伴服务的未成年人在“1对1”心理支持服务前后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相处等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1.2.结案前的评估。项目组要求志愿者在服务结束前做好结案前的评估,包括服务对象自我评估、志愿服务工作者评估,项目组同时征求司法部门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了解主管部门的满意度。

(五)及时总结经验,听取专家指导建议

1.1.加强志愿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流,发现宝藏孩子,也探讨心理支持过程中遇到问题,个性化、差异化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如果是遇到共性问题集体协商应对,统一口径回复。

1.2.项目组召开“未成年人心理工作个案”、“1对1”心理支持服务交流分享会,听取服务对象、服务者的感受和心得体会,邀请社会工作专家、心理专家点评,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成年人精神和心理需求,持续开展心理支持与赋能服务。

四、项目执行能力说明

1、机构介绍:

无锡市星火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是一家专注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机构,主管部门为共青团无锡市委员会。

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功能型党支部,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专业力量雄厚,拥有30位以上持证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健康传播讲师,其中多位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多位老师被选为江苏省法院少年审判心理咨询专家,并长期保持与上海等多地高校心理学教授、专业机构战略合作。中心组织架构完整,聚焦定制服务,并组建了危机干预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心理测评开发团队。针对学校师生、特殊岗位、社区群众、行为偏差等群体,采取差异化服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心理评估、一对一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科普讲座、主题沙龙、社会工作者职业培训等。中心长期负责12355全国青少年服务热线的接线工作和线下公益心理咨询,协助团市委开展困境青少年帮扶,并获得团省委、省希望办的表彰。中心配合司法部门打造涉罪人员矫治工作品牌项目,着眼于服务对象的心理调适,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筛查重点关注对象,协助司法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为检察院未检部门特殊对象提供测评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开展基层社会工作者相关培训。使用由国内顶尖心理测评专家、中心顾问杨彦平博士自主开发的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评估量表,为科学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中心联合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走进大、中、小、幼院校,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服务。

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有爱的社会心态。”的指示,秉持“做心理健康的摆渡人”的宗旨,本着“建设和谐社会,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使命,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事业。

五、关于我们

在以往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多次遇到了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他们大多缺乏对自我的认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家庭、学校、社会并没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发起团队希望为他们整合全社会资源,引入更专业、社会化的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更加严密、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的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帮扶体系,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善款接受单位为无锡市慈善总会

已有位参与证实项目
图片上传中...